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方劑

涼膈散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m.walkzn.com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12 17:21:18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方劑名】涼膈散,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
【組成】川大黃樸硝甘草炙各二十兩(各600g)、 山梔子仁薄荷去梗黃芩各十兩(各500g)、 連翹二斤半(1250g)。

【用法】上藥為粗末,每服二錢(6g),水一盞,人竹葉七片,蜜少許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后溫服。小兒可服半錢,更隨歲數(shù)加減服之。得利下止服。現(xiàn)代用法:水煎服。

【功效】瀉火通便,清上泄下。

【主治】上中二焦積熱證。身熱口渴,面赤唇焦,胸膈煩熱,口舌生瘡,或咽痛吐衄,便秘溲赤,舌紅苔黃,脈滑數(shù)。

【方解】積熱郁滯上、中二焦所致。積熱郁滯胸膈,郁而不達,則身熱不已,胸膈煩熱;火熱上沖,則面赤唇焦,口舌生瘡;積熱日久,傷津化燥,則便秘溲赤;舌紅苔黃,脈滑數(shù),為實熱內(nèi)積之象。治宜清上瀉下并舉,以清泄膈熱。方中重用連翹,清熱解毒,以清透胸膈郁熱于上,為君藥。黃芩清熱泄火,以清胸膈肺熱見長;梔子清三焦之火,引熱下行;大黃、芒硝通腑瀉熱,“以瀉代清”,為臣藥。薄荷、竹葉外散內(nèi)清,清散郁熱于上,為佐藥。甘草、白蜜益胃生津潤燥,以緩硝、黃之峻下之力,為佐使藥。諸藥合用,清上瀉下并行,使郁熱從前后分消,體現(xiàn)了“以瀉代清”之法。

【臨床運用】

1.用方要點本方為治上中二焦積熱證的常用方。臨床以胸膈煩熱,面赤唇焦,煩躁口渴,舌紅苔黃,脈滑數(shù)為辨證要點。

2.現(xiàn)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咽喉炎、口腔炎、急性扁桃體炎、膽道感染、急性黃疸性肝炎等屬上中二焦積熱,聚于胸膈者。

【使用注意】服用本方得利下則停服,以免損傷脾胃。

【方歌】 涼膈硝黃梔子翹,黃芩甘草薄荷饒,竹葉蜜煎療膈上,中焦燥實服之消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